教程导航 / Navigation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其它文献 >>
报刊杂志类 >>
医学类 >>
书画美术类 >>
文史类 >>
宗教类 >>
考古类 >>
当前栏目 | 首页 > 其它文献 时间 | 销量 | 价格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共240册) PDF 电子版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价      格:¥ 168.80
30天售出:0
产品编号 产品ID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G000845 11.49GB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支付完成请不要刷新网页
商品详情

 注意:商品是PDF格式电子版,仅供阅读参考,不是纸质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复制密码后点下载即可!最好是先保存到网盘,再从网盘里下载。。(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如有其它指定的电子版查找需要,详情请QQ(2994132014)或微信(jfgujipdf)联系客服。

初编:

初编 第1册 台湾海东四子研究 上

初编 第2册 台湾海东四子研究 中

初编 第3册 台湾海东四子研究 下

初编 第4册 清代台湾方志的纂修视域及其〈风俗〉类中所再现的台人之相

初编 第5册 清代台湾军工战船厂与军工匠

初编 第6册 奸党煽惑:蒋中正对二二八事件的态度及处置 军方刊物对民主运动的报导:以《国魂》与《青年战士报》为例

初编 第7册 清代浊水溪中游的开发

初编 第8册 日人在台企业菁英的社会网络(1895-1945) 上

初编 第9册 日人在台企业菁英的社会网络(1895-1945) 下

初编 第10册 日治时期观光与地方发展之研究:以台中州为例

初编 第11册 日治初期(临时台湾兵站电信部)之研究(1895-1896)

初编 第12册 新能源时代:近代台湾电力发展 (1895-1945) 上

初编 第13册 新能源时代:近代台湾电力发展 (1895-1945) 下

初编 第14册 诏安客家庙祭祖研究:云林县崇远堂为例

初编 第15册 台湾民间社团与非营利企业之发展及其特色:(台湾科学振兴会)及(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为讨论案例 (1930-2010)

初编 第16册 城隍爷出巡:台北市、大稻埕与霞海城隍庙会一百二十年的旋荡(1879-2000) 上

初编 第17册 城隍爷出巡:台北市、大稻埕与霞海城隍庙会一百二十年的旋荡(1879-2000) 中

初编 第18册 城隍爷出巡:台北市、大稻埕与霞海城隍庙会一百二十年的旋荡(1879-2000) 下

初编 第19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1

初编 第20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2

初编 第21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3

初编 第22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4

初编 第23册 台湾六十甲子圣母诗籤研究

初编 第24册 地缘与血缘:清代淡水地区汉籍移民民间信仰之研究 灵山仙境:论淡水无极天元宫的空间神学

初编 第25册 台湾的书院之社会功能及文化特色

初编 第26册 17世纪台湾的外来陶瓷:透过陶瓷探讨台湾历史 上

初编 第27册 17世纪台湾的外来陶瓷:透过陶瓷探讨台湾历史 下

初编 第28册 曹秋圃及其书道艺术研究

初编 第29册 清代台湾汉语文献原住民记述研究 上

初编 第30册 清代台湾汉语文献原住民记述研究 下

 

二编

第1册 郑经诗歌研究:以《东壁楼集》为探讨重点

第2册 道咸同时期台湾本土文人诗作研究(1821-1874) 上

第3册 道咸同时期台湾本土文人诗作研究(1821-1874) 中

第4册 道咸同时期台湾本土文人诗作研究(1821-1874) 下

第5册 台湾清治末期散文中的文化论述研究(1871-1875)

第6册 《全台诗》用韵研究:以清领时期台湾本土文人为对象 (1683-1895)

第7册 日治时期台湾诗话比较研究 上

第8册 日治时期台湾诗话比较研究 下

第9册 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小说中的贫困书写:以社会事业作为参照阅读的策略

第10册 清末日初台湾传统文人的小说接受与创作:一个儒教视角的考察 吕赫若小说的民俗书写

第11册 动荡时代中的变异风景:日据时期台湾、满洲国小说中空间描写之比较

第12册 张丽俊及《水竹居主人日记》之文学作品研究

第13册 台湾士绅的三京书写:以1930-1940年代《风月报》、《南方》、《诗报》为中心

第14册 当代台湾文学的家族书写:以认同为中心的探讨 上

第15册 当代台湾文学的家族书写:以认同为中心的探讨 下

第16册 (歌仔册)中的台湾历史诠释:以张丙、戴潮春起义事件叙事歌为研究对象(第1册)

第17册 (歌仔册)中的台湾历史诠释:以张丙、戴潮春起义事件叙事歌为研究对象(第2册)

第18册 (歌仔册)中的台湾历史诠释:以张丙、戴潮春起义事件叙事歌为研究对象(第3册)

第19册 (歌仔册)中的台湾历史诠释:以张丙、戴潮春起义事件叙事歌为研究对象(第4册)

第20册 〈台湾陈办歌〉研究

第21册 闽台念歌研究 上

第22册 闽台念歌研究 下

第23册 嘉义地区民间故事研究

第24册 澎湖古典诗研究 上

第25册 澎湖古典诗研究 中

第26册 澎湖古典诗研究 下

第27册 日治时代日本人学习台湾语的困境 上

第28册 日治时代日本人学习台湾语的困境 下

 

三编

第1册 台日地方史志纂修的比较——以新秀之《台湾市志》与《山口县史》为例

第2册 清代台湾知府之研究

第3册 清代凤山县新旧城的比较研究

第4册 山海之到——花东联络公路之发展(1874-1982)

第5册 日治时期台湾北部地方米价的新探索《新屋乡叶氏尝簿》的解读与分析 日治时期台湾北部地方米价的新探索《新屋乡叶氏尝簿》的解读与分析

第6册 清代台湾后山的开发

第7册 台湾蓝姓畲民研究初探 日治时期台中州社会教化运动之研究(1920-1945)

第8册 日本文化之迎拒 殖民性现代化与文化认同

第9册 日治时期启蒙思想的五个面向:台湾殖民地现代性的建立于张深切思想的指标性意义

第10册 台湾民间祭祖习俗之研究——以北部地区陈林二姓为例

第11册 战后台湾登山活动之研究

第12册 台湾端午节庆典仪式与信仰习俗研究 台湾端午节起源于节日习俗研究

第13册 被遗忘的大清忠魂 清代苗栗堡客家义民信仰研究 上

第14册 被遗忘的大清忠魂 清代苗栗堡客家义民信仰研究 下

第15册 日治时期北港朝天宫地位崛起之考察

第16册 异调的弦歌 台湾日治时期与国民党时期学校校歌之比较研究

第17册 日治时期台湾建筑彩绘瓷板研究——一淡水河流域为例

第18册 改宗与转译——南台湾地磨儿(TIMUR)部落的教堂图像研究—— 流变的地方性:埔里爱兰文化认同与社群研究

 

四编

四编 第1册 海外几社三子研究(上)

四编 第2册 海外几社三子研究(下)

四编 第3册 被选择的台湾——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形象建构

四编 第4册日治时期台湾文学的南方想像——以龙瑛宗为中心

四编 第5册 《三六九小报·新声律启蒙》人文现象之研究(上)

四编 第6册 《三六九小报·新声律启蒙》人文现象之研究(下)暂缺

四编 第7册 想像大众读者:《风月报》、《南方》中的白话小说与大众文化建构

四编 第9册 战后高雄地区传统诗研究(上)

四编 第8册[同文]的想像与实践日治时期台湾传统文人谢雪渔的汉文书写

四编 第9册 战后高雄地区传统诗研究(上)

四编 第10册 战后高雄地区传统诗研究(下)

四编 第11册 自由主义传统与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

四编 第12册 台湾女性书写与电影叙事之互文研究

四编 第13册 战后台湾现代诗论战史研究

四编 第14册 国府迁台前后(1948-1951)《国语日报》内容之研究

四编 第15册 台湾福佬系故事中的性别政治——以婚姻与家庭的相关探讨为主

四编 第16册 兰阳地区传统文学研究(1800-1945)(上)

四编 第17册 兰阳地区传统文学研究(1800-1945)(下)

四编 第18册 台湾信仰习俗中的语言文化研究(上)

四编 第19册 台湾信仰习俗中的语言文化研究(下)

四编 第20册 台湾客语劝世文之研究——以<娘亲渡子>为例(上)

四编 第21册 台湾客语劝世文之研究——以<娘亲渡子>为例(下)

四编 第22册台湾闽南语地名之语言研究——兼论其文化意涵与演变

 

五编

五编 第1册《新修嘉义县志》、《新修桃园县志》之比较研究——以艺文方志为例

五编 第2册 清代台湾民族政策研究以《国立故宫博物院清代宫中档奏折折台湾原住民史料》为中心

五编 第3册 台湾省议会党外精英与民主政治发展——李万居问政

五编 第4册 1945-1952年台湾战后初期恶性通货膨胀之探讨

五编 第5册 乡贤与土豪:清代台湾街庄总理与地方社会

五编 第6册 战后南鲲鯓代天府的发展预备演变

五编 第7册 解读在地神明:玉皇三公主信仰研究

五编 第8册 邱逢甲、[诗界革命]及其与日治时期台湾传统诗界的关系

五编 第9册 施梅樵及其汉诗研究(上)

五编 第10册 施梅樵及其汉诗研究(中)

五编 第11册 施梅樵及其汉诗研究(下)

五编 第12册 日治时期台湾医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上)——以蒋渭水、赖和、吴新荣、王昶雄、詹冰为主

五编 第13册 日治时期台湾医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下)——以蒋渭水、赖和、吴新荣、王昶雄、詹冰为主

五编 第14册 谢春木及其作品研究

五编 第16册 日治时期新诗之语言、形式与现代性诉求研究

五编 第15册殖民地风景的现代性1930年代台湾白话小说文体风格研究

五编 第16册 日治时期新诗之语言、形式与现代性诉求研究

五编 第17册 日治时期电影的文化建制(1927-1937)

五编 第18册 战后台湾散文中的原乡书写

五编 第19册 罪与罚:台湾战后小说中的疾病书写

五编 第20册 政治意识形态、文学历史与文学叙事——台湾五〇年代反共文学研究

五编 第21册 七〇年代台籍女作家乡土散文研究——乳汁滋润的乡土

五编 第22册 战后台湾的语言政策(1945-2008)——从国语运动到母语运动

五编 第23册 叶日松客语现代诗研究

五编 第24册 摆荡于创新与传统之间:重探[当代传奇剧场](1986-2011)

 

六编

第1册 台湾总督府统计调查事业之研究(上)

第2册 台湾总督府统计调查事业之研究(下) 暂缺

第3册 日本[吞并琉球]与出兵侵台关系探析(上)

第4册 日本[吞并琉球]与出兵侵台关系探析(下)

第5册 日据台湾时期警察制度研究

第6册 殖民地警察之眼:台湾日治时期地方警察、社会控制与空间改正

第7册 台湾的族群关系与族群政治(上)

第8册 台湾的族群关系与族群政治(下)暂缺

第9册 临时台湾糖务局与台湾新制糖业之发展(1902-1911)

第10册 战后初期台湾专卖政治的延续与变革(1945-1953)

第11册 台湾关贸政策之历史研究(1945-1967)(上)

第12册 台湾关贸政策之历史研究(1945-1967)(下)

第13册 日据时期台日士绅都市家宅之研究

第14册 从妊产妇名簿到助产所:台湾(新竹)助产士的历史研究(1920-1970)

第15册 眷村文化的形成与外省人的认同研究——以台南县仁和村为例(1950-2007)

第16册 台湾威权体制下的知识分子:以雷震为个案的研究

第17册 从欧洲到台湾:道明会玫瑰省台湾传教研究

第18册 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研究(1945-1949)

第19册 清代北投社社史研究——以社址、社域变迁为中心

第20册 康熙时期台湾宦游诗之诠释研究

第21册 施叔青《台湾三部曲》中的历史想像与台湾书写研究

 

七编

第1册 龙渡沧海:清代台湾社会的风水习俗(上)

第2册 龙渡沧海:清代台湾社会的风水习俗(下)

第3册 从闽南歌谣探讨台湾早期的妇女婚姻生活

第4册 从道场到战场:试论武道的转化机制——以殖民地台湾为例 现代到后现代——战后台湾现代诗的空间书写研究

第5册 逆写慈母——台湾战后女性小说的母亲书学1950-2000

第6册 台湾古典诗自然写作研究——明郑时期至清朝时期

第7册 洪弃生的旅游诗歌——《八州诗草》研究(上)

第8册 洪弃生的旅游诗歌——《八州诗草》研究(下)

第9册 台湾布袋戏的口头文学研究(上)

第10册 台湾布袋戏的口头文学研究(下)

 

八编

第1册 郁永河《裨海纪游》研究

第2册 日据时期台湾留日学生与战后台湾政治(上)

第3册 日据时期台湾留日学生与战后台湾政治(下)

第4册 党外女性的他者叙述与自我叙述:民主与性别的歧义分析(上)

第5册 党外女性的他者叙述与自我叙述:民主与性别的歧义分析(下)

第6册 台湾城镇体系变迁研究

第7册 日治酒曲管制礼俗红曲直探讨

第8册 台湾[贌社]制度始末及其社会研究(1642-1737)

第9册 台湾槟榔的文化符码及其政治运用

第10册 台湾弯堂的经营与发展:以埔里昭平宫育化堂为例

第11册 检视清代儒学教育在台湾——清代台湾儒学诗研究(上)

第12册 检视清代儒学教育在台湾——清代台湾儒学诗研究(下)

第13册 日治中晚期台湾儒学的发展与变异——以孔教报为主要分析对象(1936-1938)

第14册 美援与战后台湾教育

第15册 徐复观思想研究——一个台湾战后思想史的考察(上)

第16册 徐复观思想研究——一个台湾战后思想史的考察(下)

第17册 从空间到时间:台湾闽南语时间起点之概念化研究

第18册 论日本统治在台湾闽南歌谣之映现(上)

第19册 论日本统治在台湾闽南歌谣之映现(下)

第20册 清领时期的屏东文学研究(上)

第21册 清领时期的屏东文学研究(下)

第22册 日据时期在台日人小说重要主题研究

第23册 张文环及其日据时期文学研究(上)

第24册 张文环及其日据时期文学研究(下)

第25册 战后台湾小说将军书写之研究

第26册 迁台女作家域外游记研究(1949-1979)

第27册 教育与文学的纠葛书写——钟肇政《鲁冰花》研究

第28册 美浓作家的在地书写研究(上)

第29册 美浓作家的在地书写研究(下)

 

九编

第1册 日治时期埔里的殖民统治与地方发展(上)

第2册 日治时期埔里的殖民统治与地方发展(中)

第3册 日治时期埔里的殖民统治与地方发展(下)

第4册 清代台南五条港的发展与变迁——以行郊、寺庙为切入途径

第5册 日治时期北客再次移民之发展历程研究

第6册 再闻客音——日治以来彰南地区客家移民与竹塘醒灵宫之研究

第7册 琉球久米村人——闽人三十六姓的民族史

第8册 日治时期大溪社头与彩排之研究

第9册 大溪豆干礼俗与饮食研究

第10册 日治时期台湾巫觋术士之研究

第11册 南投道教寺庙研究——以竹山等四乡镇为范围

第12册 台湾意识与历史教育的变迁(1945-2011)

第13册 大众记忆与历史重述:解严后台湾电影中的殖民经验再现(1987-2011)

第14册 石魄天旌——台湾本岛现存清代贞节牌坊之形制与图像研究

第15册 [后现代]与台湾当代水墨

第16册 高雄都会区台湾原住民口传故事研究

第17册 台南士绅王开运社会活动与文学作品研究(上)

第18册 台南士绅王开运社会活动与文学作品研究(中)

第19册 台南士绅王开运社会活动与文学作品研究(下)

第20册 许南英及其诗词研究

第21册 台湾皇民化时期新文学中的民族主义叙事——以1940年代为中心

第22册 台湾日文新诗的诞生——以《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为中心(1895-1926)

第23册 以文学建构新历史——台湾大河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第24册 龙潭客庄诗社社群发微:以陶社、龙吟诗社为例

 

十编

第1册 台湾左统运动的文化战线:《人间思想与创作丛刊》(1998-2008)研究

第2册 闽南婚俗研究——以金门朱子《家礼》体系为主(上)

第3册 闽南婚俗研究——以金门朱子《家礼》体系为主(下)

第4册 日治时期朴子地区初等教育研究:以朴子公学校为例

第5册 《南瀛佛教》故事体作品研究

第6册 台中梧栖浩天宫文物调查与研究

第7册 渊源·传承·发展:台东[嘉义派]释教坛丧葬仪式之文化研究 屏东县牡丹乡排湾族祭祀经文语言结构及文化意涵之研究

第8册 日治时期台湾劳工文学之研究——以新文学小说为中心

第9册 石壁部堂林千代生命史

第10册 日治时期兰阳诗社研究

第11册 台湾新世纪文学史(2000-2013)(上)

第12册 台湾新世纪文学史(2000-2013)(下)

第13册 客家文学在台湾的出现与发展(1945-2010)

第14册 战后大陆来台古典诗人张默君及其《瀛峤元音》

第15册 高树客家话语言接触研究

第16册 屏东县九如乡玉泉村暨盐埔乡洛阳村之客家话研究

第17册 台湾客语的语言变体:四海与小称

第18册 台湾客闽方言二十四节气谚语之比较研究 台湾闽南语传统农具词汇研究——以新北市树林区为例

 

十一编

第1册 日治时期影片《幸福的农民》之农村影像研究

第2册 埔里爱兰长老教会的设立与发展

第3册 台湾昆曲发展的传承脉络

第4册 京剧创编在台湾(1949-1964)娱乐艺术、政治宣传传统的继承与失落

第5册 台湾战后屏东现代诗研究(上)

第6册 台湾战后屏东现代诗研究(下)

 

十二编

第1册 韩战期间蒋中正的肆应(1950-1953)——以三次援韩之议为中心

第2册 台湾农会与乡村建设

第3册  台湾历史建筑文化认同比较之研究——以日帝总督府国语学校和台北城文庙府儒学为例  战后台籍菁英对政府施政之肆应

第4册 宜兰彰化三山国王信仰之比较研究

第5册 [我们]是谁?——1945-1949思索主权的文化逻辑

第6册 台湾木刻糕饼印模造型与图案之研究

第7册 战后台湾作家文学中的[原住民族书写]:自1945到1987(第一册)

第8册 战后台湾作家文学中的[原住民族书写]:自1945到1987(第二册)

第9册 战后台湾作家文学中的[原住民族书写]:自1945到1987(第三册)

第10册 战后台湾作家文学中的[原住民族书写]:自1945到1987(第四册)

第11册 一九七〇年代以降台湾散文的性别、族群、阶级议题之研究

第12册 从传统到现代——新竹地区诗社研究(上)

第13册 从传统到现代——新竹地区诗社研究(下)

 

QQ20250301-160656.png

 

QQ20250301-160419.png

QQ20250301-160445.png

 

QQ20250301-160505.png

 

QQ20250301-160529.png

 

QQ20250301-160541.png

 

QQ20250301-160551.png

 

QQ20250301-160611.png

 

QQ20250301-160626.png

 

QQ20250301-160637.png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有教育机构,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