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代京朝官通考 全5册/宋代职官通考 2003 PDF
价 格:¥ 14.80
30天售出:3 件
支付完成请不要刷新网页
商品详情
注意:商品是PDF格式电子版,仅供阅读参考,不是纸质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复制密码后点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详情请QQ或微信联系客服。 《宋代京朝官通考》PDF电子书全5册,由巴蜀书社2003年出版,为《宋代职官通考》之一。 《宋代京朝官通考》是2003年巴蜀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之亮。本书以年表性质介绍宋代主要职官,按照年代顺序,通过引述“行状、碑碣、墓志”等资料,列出名称、代表性的文献书证等。
《宋代京朝官通考》书目:
宋代京朝官通考 1
宋代京朝官通考 2
宋代京朝官通考 3
宋代京朝官通考 4
宋代京朝官通考 5
![]() ![]() 《宋代京朝官通考》出版说明:
宋代官制之复杂,凡涉足宋学研究的学者都会有切身的感受,而这种复杂性更多地体现在中央官制上,经历了宋末进入元朝的学者马端临,在他的《文献通考.职官一》中就曾讲过: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賦,内庭、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位版、流外较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左、右谏议无言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事之笔,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补阙、拾遗改为司谏、正言,而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至于仆射、尚书、丞郎、郎中、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秘书、殿中二省,名存实废;惟内侍所掌,
犹仿佛故事;九寺五监,尤为空官。六统军、十六卫,每遇大礼、朝会,但遣官摄事,以备仪范;天圣中,始
以环卫官补宗室子。东宫官不常置。
这段话概括了宋代官制中官名与职任相互剥离的特征,这也正是令后人弄不清在一个官员一大串的官名中,他担任的具体职务究竟是什么。其实为此患苦的不仅是我们,就是在当朝,已出现了不少解释官制的著作。如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王明清的《挥麈录》、孙逢吉的《职官分纪》、李攸的《宋朝事实》等,都用了相当大的篇幅介绍和解说官制中的麻烦之处。尽管如此,后人初践宋学,依然难以得其要领。元、明两代对宋学几无像样的研究,入清后,真正深入探究宋代文史的人也不多。因为清人的学问是从先秦做起,衍至清末,刚好梳篦到唐。系统研究宋学,应该是近代以来的事了。自晚清至今,随着宋词的研究逐步深入,有宋一代的文史诸方面的研究也渐成规模。当学者们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宋代的官制是一片无法绕过的榛莽。也正是为此,不少学者不得不在职官问题上耗费大量的精力。近百年来,不论是单篇的论文,还是有一定规模的著作,都陆续出现了一些,这些可贵的基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宋学整体研究扫清了部分障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本人花了近二十年完成的《宋代郡守通考》、《宋代路分长官通考》和《宋代京朝官通考》三部书,则是从实践意义上为宋代官制研究作了补充。目前前两部巳经出版,在这本京朝官年表即将付梓之际,我还想就宋代中央官制中的一些重点问題略作几句交待,也算是我编纂此书的体会吧。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有教育机构,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