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导航 / Navigation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其它文献 >>
报刊杂志类 >>
医学类 >>
书画美术类 >>
文史类 >>
宗教类 >>
考古类 >>
当前栏目 | 首页 > 文史类 时间 | 销量 | 价格
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 全1册 2012高清 PDF
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 明末至1919
价      格:¥ 9.80
30天售出:0
产品编号 产品ID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C00220 百度网盘 270MB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支付完成请不要刷新网页
商品详情

 注意:商品是PDF格式电子版,仅供阅读参考,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复制密码后点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详情请QQ或微信联系客服。

QQ截图20200612174240.jpg

《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PDF电子书全1册,由北大出版社2012年出版。

《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收录了我国明末至民国初年出版的5000多种汉译西学书目,部分重点图书撰写了内容提要,是该历史时期“西学东渐”的如实记录和全面展示,填补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和近代出版文化史史料整理的重大空白。编著者以其发掘的新史料,阐释了包括洋务运动在内的近代“西学东渐”在中国文化史上深远意义的独到研究心得。

 

这项本应由专门团队担当的艰巨工程,却由一个人二十几年孜孜不倦地投入而完成。编著者张晓同志先后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文系资料室,担任社会科学咨询以及图书采购、编目等工作,在无立项、无资助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默默坚持。
QQ截图20200612174253.jpg
QQ截图20200612174305.jpg
《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出版说明:


就《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涉及的西学输入中国而言,其发端虽在明末,但真正形成规模,却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由传教士所办的书局与杂志社、洋务派主持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北京同文馆,曾经是西学书籍刊行的主要机构。而1894年中日甲午争之后,维新派在政界崛起,同时亦逐渐成为译坛的主力军。加以留学日本在20世纪初蔚为风气,假道日本或直接由日本引进的西学译本于是源源不绝,一时称盛。这些成千上万的出版物实实在在地构成了“西学东渐”的奇观,由此所带来的深刻而全面的影响,至今仍经久不息。

伴随着近代翻译的日渐兴盛,在各书局独自印行、用作广告的营销书目之外,以指引西学门径为目的的书录或提要类著作也开始出现。无独有偶,近代最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二人,于此亦得风气之先。康、梁均认为,“今日欲自强,惟有译书而已”(康有为《〈日本书目志〉自序》)。不过,康有为1897年编成《日本书目志》十五卷,乃是为了强调中日有“同文之便”,翻译日文书籍实为通晓西学的捷径,故其著述旨在为译者指点迷津。而梁启超既首肯“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其1896年刊印的《西学书目表》三卷、附录一卷因此更属意后者,不但搜集了明末以来译述之西学书目凡三百余种,而且附以“略言各书之长短及某书宜先读、某书宜缓读”(《〈西学书目表>序例》)的《读西学书法》,使学者一卷在手,便可按图索骥,循序渐进。

日后,仿照梁启超之先例,1899年,绍兴藏书家徐维则辑成《东西学书录》二卷、附录一卷,由其同乡友人蔡元培作序印行。三年后,另一乡人顾燮光续有增补三百余条,几为原书一倍,合而刊之,名《增版东西学书录》,篇幅亦扩至四卷、附录二卷。而顾氏由此勾起的撰著兴趣一发而不可收,1904年又接续前书,将1902年以来新出书目辑为《译书经眼录》0935年刊行)。并且,单是这两年之中,顾氏即“又读译籍约千余种”(《〈译书经眼录〉自序》),其新编书录因而有八卷之多。尤可称道者,较之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以圈识有无或多少分别高下、配加识语、并另咐读书法的零散不便,徐、顾三书的体例显然已更为妥善。除梁表已有的分类、刻印处、本数等资讯外,徐、顾书录又将“撰译人”细分为“撰人"与“译人”,并标出原作者国籍,而其主体部分则为要言不烦的提要。这些提要涵括了“全书之宗旨”、“作书之原因”、“全书之目录"、“书中之精美”、“书中之舛误”、“学之深浅”、“说之详略”、“与他书之同异"、“书之全否"、“译笔之善否”、“提要者之决说"(徐维则《增版东西学书录·广问新书之概则》)十一部分的内容,虽然未必尽能达标,但确已方便读者了解各书的大致内容与价值,选择阅读时可以更精准有效。

而且,这些当年令学者获益匪浅的译书目录,今日翻阅,仍能引人兴味:小之可见如顾燮光一般“醉心新学,日以读译书是务”(《〈译书经眼录〉自序》)的晚清学人之广采博收,求知若渴;大之则一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夫图书之丰歉,与学术之竞让为比例"(《〈增版东西学书录〉又识》),其时各学科发展之疾速亦借此得到清晰呈现。而从“西学”到“东西学”,书名的变化恰切地反映了近代翻译文本由偏重西文向偏重日文移转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一人文科学类目在排序上的先后调整,却又与西学输入重心的变迁适相吻合。对于专业的研究者来说,这些书目所构成的学术版图更具有足够生动的细节,从而使得穿越时空、返回历史现场成为可能。


至于当代学者所编类似书目,我常用的有实藤惠秀监修、谭汝谦主编、小川博编辑的《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以及出自樽本照雄之手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齐鲁书社2002年版)。前者著录了自1883至四78年间出版的六千种出版物(金耀基《中日之间社会科学的翻译》),展示了将近一个世纪日文书籍中译的宏伟景观;后者则已经过两次补充修订,采录的时限截止于1919年,而仅仅将清末民初刊行的创作与翻译小说及后来的各种重印本汇编一册,列目即已高达惊人的一万九千多条。特别是樽本照雄先生还添加了许多日文甚至英、法文等原本的信息,更增重了该书价值,使其以资料丰赡、翔实著称,久已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小说不可或缺的宝典。两种目录均附有完备的索引,无论查找书名还是检视著、译者都方便快捷,这又是后出转精、高于晚清诸书之处。不过,显而易见,上述诸种书目或出于各自编纂目的的不同,或由于时间靠前,均未能完整展现五四新文化运动诞生以前西学在中国传布的全景。有鉴于此,张晓毅然独力补阙,历经二十余年不懈的搜访、翻阅,终于成此一编。其书之必将嘉惠学林,亦可预见。

《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编者张晓,论辈分应该算我的老师,她的先生赵祖谟教授给我们上过中国当代文学吏课。不过,等到1990年代我们相识时,她已经在中文系资料室工作。凭借此前任职于北大图书馆参考咨询部的资历,她主事后,资料室真可谓风生水起,面目一新。不同于一般系资料室仅限于置备本专业图书,张晓的眼界相当开阔,语言、文学之外,她添购的新书也囊括了哲学、史学甚至社会科学,其中更有大量新出译本。在她看来,只要是与人文学科沾边的名著,都应该收编进来。而触类旁通,打破学科壁垒,亦为她所认定的学术发展的主潮与趋势。那几年,中文系资料室的藏书急剧增长,我看到张晓风风火火地忙碌着,也能感觉到她的开心。

后来才听说,张晓那时已开始为编辑这个书目做准备。回头想来,关注当下的学术热点,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正是《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的编者必须具备的品格。而期望借此一编,呈现各新兴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则是本书采用现代图书分类法的特别理由。至于美好的理想与实际的效果能否合拍,还有待于使用者的检验。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有教育机构,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