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导航 / Navigation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其它文献 >>
报刊杂志类 >>
医学类 >>
书画美术类 >>
文史类 >>
宗教类 >>
考古类 >>
当前栏目 | 首页 > 文史类 时间 | 销量 | 价格
桐城吴先生集(全35册) PDF
桐城吴先生集(全35册)
价      格:¥ 27.80
30天售出:3
产品编号 产品ID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C00353 百度网盘 3.56G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支付完成请不要刷新网页
商品详情

 注意:商品是PDF格式电子版,仅供阅读参考,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复制密码后点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详情请QQ或微信联系客服。

QQ截图20200814232721.jpg

作者:李松生主编 出版社:扬州:广陵书社 出版日期:2016.07

出版说明
吴汝纶是近代桐城派后期的重要作家,其出仕以后,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又两度出任地方官员,终以性情不近,不喜官场习气,而以退处教职终老。吴氏的一生(1840-1903),正值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起始时期,吴氏以传统文人的经世情怀,关心时政,提倡西学,其古文成就或者不如方、姚,事功也不如曾、李,然迹其生平,亦见一代文人之典型。
桐城吴氏原籍徽州,明初徙居桐城。清代中期,吴汝纶族祖有吴生甫,治古文,与方苞相友善。吴汝纶幼年时期随父读书,十二岁作论说文,已自斐然。同治元年十月,吴氏生了一场大病,病中作“呓语”,说自己“家固贫,年二十无所知名,颇能为文章,以贫故冀投时好,文不甚高,然竟以此取科甲”,又以为“富贵,快一时之欲耳,千秋万世之后,谁复知吾姓名,乃发愤大肆力为文章,斯时位望既崇,无所干求于时,一意以古之立言者自期,以蕲永于后世”云云。此病中自述,与其后来的身世竟然大略相合。同治二年,吴氏应县试,府试第二,院试又为。次年,江南乡试,中举人,文章得到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同治四年,中进士,随即入曾国藩幕,协助曾氏处理军务。
同治十年,以曾国藩举荐,吴汝纶出任直隶深州知州。同年六月初九,吴氏抵达治所,恰逢当地大水成灾,赈灾、治水之余,吴氏积极兴学,整顿书院。处官不久,或者不耐吏事烦遽,十二年正月,吴氏与友人书,抱怨官场对人的拘束,谓“折腰尘土,行止不得自由,令人生拂衣江湖之想”。同年三月,吴汝纶因为父逝世,丁忧去职。吴氏为官清廉,其卸任归乡之际,上书李鸿章,报告自己为官的情形,自承“未肯朘削灾黎,以饱囊橐”,又谓“服官以后,未尝增置一金之产,南旋资斧,现尚一筹莫展”。吴氏一生,都清廉自守,他的弟弟吴诒甫出仕以后,他也以这种标准来要求他。光绪十四年,诒甫欲购田产,他致书规之曰:吾弟得官未久,他务未遑,而惟置田之为急,志气亦殊不高,传之乡里,又非美名。若兄弟并为州县,而能不增产业,归时仍系饥寒,则世间可贵之事,莫大于此。……孰与抽有限之钱,置不急之业,以求不洁之名,买无穷之累也哉。
光绪二年,吴汝纶丁忧期满,入李鸿章幕。六年,兄肫甫卒,他兴起辞官读书的想法,其中或者有“疾殁世而名不称”的焦虑。同年十一月,代刘铭传草“请建铁路疏”。七年,出任冀州知州。在为官的同时,吴汝纶始终不能无情文字。光绪九年十月,他在与友人书中说自己为官意在“吏隐”,无意于升迁,还矫作旷达,说“不求善地,不羡美仕,等贵贱于一量,委升沉于度外”。光绪十三年,诒甫补官汶上,为节约祖宗的遗泽,吴汝纶又一次兴起退处读书的想法。在年底的与弟书中,他希望自己能“早归田,稍理文字,将来或冀有闻于后”。
光绪十四年十月,吴汝纶赴天津谒李鸿章,适逢河北保定莲池书院主讲乏人,因自荐出任书院山长。次年二月,吴汝纶卸冀州任,主讲莲池。吴氏退处以后, 以其笃于师友之爱,仍然与李鸿章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二十年,受甲午战争的影响,李鸿章在朝颇受摧折,吴氏因往天津谒李氏,并小住数日。当时陈右铭以清流自任,因不满李氏,指责吴汝纶附李甘以浊流自处,吴汝纶据理力争,两人几至绝交。在主讲莲池其间,目睹甲午战事、戊戌维新等事变,吴氏开始留心西学。光绪二十三年,答日本中岛生书,吴氏感慨事变,谓“周孔遗业,几成绝响,一二腐朽书生,龂龂抱残守缺,于身世何所裨益!次年九月,吴氏认识到”时局多变,后生为学,若不问津西国,恐终难成有用之才。(答吴博泉书)二十五年,莲池书院聘请英文教习,使诸生从习,规定五年不准告退,希望养成风气。同年,又创办东文学社,希望借径日本,学习西方。二十七年,李鸿章逝世,吴氏受托编辑李鸿章遗文。同年底,清廷承戊戌新政的残局,欲改革学制,创办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举荐吴氏出任大学堂总教习。次年五月,吴汝纶东游日本,考察教育。吴氏在日本稽留数月,听讲文部省,参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现代教育设施,又历访贤哲,问日本教育之利弊。九月,吴氏归国,将考察日记约为《东游丛录》。年底,吴氏在家拟定“桐城兴学稿”,欲在桐城兴办新式学堂。次年正月十二,吴氏病卒,同月底,其所创议之桐城县学堂开学。
吴汝纶殁后,其子吴闿生能绍父业。民国十七年,吴闿生编辑吴氏遗文为《桐城吴先生全书》三十六卷,包括经说、文集、诗集、尺牍、日记、传状。民国三十三年,郭立志编定《桐城吴先生年谱》四卷,包括生平行迹二卷、文集笺证一卷、诗集笺证一卷、著述表、门弟子表等。今人整理的《吴汝纶全集》(安徽古籍丛书),包括旧本《全书》、《东游丛录》以及少量辑佚文。除此之外,吴氏文献尚有群书点勘、古诗文读本、选本等多种。其中《深州风土记》一书,动议于同治十年,成书于光绪二十六年,书成之后,吴氏自许“字字有本,篇篇成文”。为了更完整地了解吴汝纶的贡献,我们数年前开始收集有关文献,今于《全书》之外,辑得《深州风土记》、群书点勘、诗文评选等十余种,兹并旧本《全书》合为一辑,附以《年谱》,影印行世。

目录
桐城吴先生全书 易说  二卷    民国十七年 家刻本
桐城吴先生全书 尚书故  三卷  民国十七年 家刻本
桐城吴先生全书 夏小正私笺  一卷  民国十七年 家刻本
桐城吴先生全书 文集  四卷    民国十七年 家刻本
桐城吴先生全书 诗集  一卷    民国十七年 家刻本
桐城吴先生全书 尺牍 五卷 补遗一卷 谕儿书一卷  民国十七年 家刻本
桐城吴先生全书 行状 一卷  民国十七年 家刻本
东游丛录 四卷   明治三十五年  日本三省堂书店
深州风土记 二十二卷  光绪二十六年 文瑞书院刊
桐城吴先生日记 十六卷   民国十七年 莲池书社刊
周易大义         民国十二年 文学社刊本
写定尚书        光绪十八年  吴氏家塾本
左传点勘 十二卷   都门印书局
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  一百三十卷 宣统元年  南宫邢氏刊
桐城吴先生史记初校本点识    南宫邢氏刊
桐城吴先生汇录诸家史记评语  南宫邢氏刊
桐城吴先生汉书点勘   民国八年  深泽王氏刊
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 老子 上下  宣统二年  衍星社
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 管子 二十四卷  宣统二年  衍星社
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 墨子 十五卷    宣统二年  衍星社
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 庄子 十卷      宣统二年  衍星社
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 荀子 二十卷    宣统二年  衍星社
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 韩非子 二十九  宣统二年  衍星社
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 太玄 十卷  宣统二年  衍星社
古文读本 前篇 后篇    光绪二十九年       北京河北书局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        民国七年         都门书局
吴评韩翰林集   六卷      民国二十五年     陕西通志馆
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十六卷      民国十四年  邢之襄 校刻
古文辞类纂校勘记 上下
年谱(附传状) 郭立志 编纂  民国三十三年

QQ截图20200814232738.jpg

QQ截图20200814232807.jpg

QQ截图20200814232829.jpg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有教育机构,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