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海戏曲研究丛书 共17册 2013-2016
价 格:¥ 49.80
30天售出:1 件
支付完成请不要刷新网页
商品详情
注意:商品是PDF格式电子版,仅供阅读参考,不是纸质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复制密码后点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详情请QQ或微信联系客服。 《前海戏曲研究丛书》PDF电子书共17册,由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至2016年出版。 今年是著名戏曲理论家、中国戏曲理论体系的重要缔造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郭汉城先生百岁华诞。在郭汉城先生数十年的戏曲工作中,深入参与了中国戏曲改革发展和传承的实践与理论工作,不但在戏曲理论、戏曲创作、诗词创作等领域拥有杰出的成就,而且与张庚先生一起建立并推动了中国戏曲理论民族化体系的建设。特别是他倡导出版的“前海学派丛书”所荟萃的前海代表学者的成果,至今都是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的基础著作。百岁长者笔耕不辍,至今郭先生仍然用自己的思考和颇具创新意味的学术成果丰富着中国戏曲的创作实践与理论。 作为当代著名戏曲大家,郭汉城著述丰厚,成就斐然。他早年与张庚共同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是戏曲史论的扛鼎之作。 一史一论,建构了中国戏曲理论的基本框架。对此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若琳认为,中国戏曲史研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经过几代学人的探索和总结,在这两部著作中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比如中国戏曲的起源问题,系起源于原始歌舞,而非巫觋说、傀儡说、梵剧说等;中国戏曲成熟并形成于宋元;认同中国戏曲的“剧诗说”;认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在肯定文人对中国戏曲贡献的同时,强调民间戏曲的重要性;戏曲研究应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现状等。 “前海学派”是张庚、郭汉城领导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几代戏曲理论研究者共同缔造的理论团队。在60多年的学术探索中,铸造了极具民族风范、时代品格的中国戏曲理论体系。其组织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理论著作,以严谨、系统、成熟的理论建构,为海内外戏曲研究界所关注,经过他们理论提升的不少文艺术语艺术研究范畴至今为戏曲界、文化界所共享,前海学人培养的中国戏曲研究队伍在中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践中始终引领着坚定的理论方向。 “‘前海学派’”有包容性”,著名剧作家、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曲润海先生说。“前海学派”的传统是容戏曲创作、演出、教学、研究于一体的,不仅仅是研究戏曲文学,而是表演、导演、戏曲音乐、戏曲舞台美术、戏曲史、论,应有尽有。 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前海学派”与学院派的重要区别。郭汉城就是一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戏剧家,季国平说,他不但写下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同时还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诗文功底,有《琵琶记》等戏曲创作和大量的诗词创作。 曲润海认为,郭汉城还是“剧诗说”的实践者。张庚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为“剧诗说”,意为戏曲剧本是一种诗。这是从戏曲的起源说起的,也是总结宋元以来戏曲创作得出的结论,文学史上从来是把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洪升等当作诗人评价的。郭汉城的剧本诗味儿很浓,读他的《青萍剑》,就有诗的感受。 郭汉城是我国戏曲现代化的奠基人和推动者。季国平认为,传统戏曲其现代化是在张庚、郭汉城等老一辈戏剧家的辛勤耕耘下推进的。传统戏曲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戏曲改革问题,戏曲现代戏的创作问题。经过60年来的不断探索,戏曲现代戏的创作也已经走向成熟,硕果累累。 曲润海在谈张庚和郭汉城的成就时,特别指出了戏曲的现代化,他说,郭汉城曾这样提出:“所谓戏曲现代化,就是要使戏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表现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是要戏曲艺术更好地为今天的人民服务。”郭汉城甚至说到,编演现代戏,是戏曲生存、发展的试金石。可见,他是在戏曲现代化的前提下讲现代戏的。
前海戏曲研究丛书 中国戏曲通史 上册 《前海戏曲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前海戏曲研究丛书》的编辑,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中华艺文奖”有关。2011年12月19日,首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大会举行,我是23名获奖者之一考虑如何使用这笔奖金的时候,就想到编辑这套《前海戏曲研究丛书》。当时想到的理由有两个:其一,我从20世纪50年代调到中国戏曲研究院,从事戏曲研究工作,经过种种曲折过程,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学术群体。这个学术群体是以张庚同志为中心,戏曲艺术各个部门的一批史、论专家学者为基础的。我在这个群体中做了一些工作,就其主要成就而言,如《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等,都是集体攻关的成果。还有一些大型学术著作,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戏曲部分)、《中国戏曲志》,更凝聚着全国广大戏曲专家、学者的心血。所以中华艺文奖对我的奖励也包含着奖励我们这个学术群体的意义。把奖金用在编辑这套《前海戏曲研究丛书》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其二,当前戏曲仍处在“危机”之中,形势相当严峻。克服危机最根本的办法,在于增强戏曲本身内在机制的活力,发展戏曲在文艺生态环境中的竞争优势,以取得在新时代生存、发展的权利。但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深化戏曲改革,长期地耐心地做许许多多工作。《前海戏曲研究丛书》是密切结合戏曲改革运动的产物,其中涉及很多情况、很多问题,主要是如何正确贯彻、落实“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及“推陈出新”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问题。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经验可以借鉴,教训可以警惕,都是克服戏曲危机、开辟一种新局面所必不可少的。当然,“丛书”规模有限,如果全国各地都来做这件工作,就有更大的整体性、实践性、科学性。 没有想到,我的这些简单想法,得到了各方热烈的反响。首先,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文章院长十分重视这部书的价值。对编辑方针、组织机构等作了细致、热情的指导,并给予了人力、物力、经费的援助。领导的态度大大提高了我的信心和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戏曲学会的领导也积极支持,主动提出承担“丛书”的编辑任务;文化艺术出版社承诺投入最优秀的、懂专业的编辑力量,保证“丛书”的出版质量。更使人感动的是“丛书”的作者们,都是九十、八十,最小也是七十以上年龄段的人了,他(她)们不惮老、不辞累、不怕苦,全心全意投入繁重的工作。有的作者本人已经不在,由家属、同事、亲友代替完成编辑工作。一句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鼓舞着每一个人。 以《前海戏曲研究丛书》为书名,专业性质很清楚,但前面冠以“前海”二字,则含义模糊,颇费猜测,特别容易与社会上、戏曲界很有争议的“前海学派”相混淆,需要做一点说明。 在长长的六十多年中,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戏曲研究的任务及研究集体的领导、研究人员的构成、研究机构所在地区等也是不断变换的,大致可以“文革”划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文革”前的中国戏曲研究院阶段为第一阶段;“文革”后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阶段为第二阶段。“丛书”所辑入的著作,就出版时间来说,大体是第二阶段的最多;但就撰写的时间来说,大多是开始于第一阶段,定稿、出版于第二阶段。这种出版时间与撰写阶段不一致的复杂情况,若以阶段标志书名,都有偏颇,都不贴切。再三考虑的结果,还是采用第二阶段当时所在地——北京什刹海的前海比较合适,含义虽然模糊,却有更大的历史包容性,而且地名与书名结合,叫起来顺口,也符合习惯。还有个实际原因,我们的出版经费不多,编辑力量有限,以地名作书名,也是编选范围的一种限制。
关于“前海学派”的争论,首先涉及一个对“学派”的认识问题。个学派不是一个组织实体,也不是一种学术价值标准,其实质是共同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某种社会群体意识在理论上的反映。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引起人们思想上种种变化,也是各种学派及其争鸣最活跃的时代。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几次重要的学术争鸣,影响很大,推动了学术思想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是一种合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推动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前进动力。一百多年来的戏曲改良、戏曲改革,同样始终伴随着由社会变革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学术争鸣。所以今天我们应该为它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发表出来逐渐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的戏曲改革一开始就制定了“双百”方针,可惜没有贯彻;“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很多改进,今天已经到了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东风”,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时候了。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有教育机构,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