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导航 / Navigation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其它文献 >>
报刊杂志类 >>
医学类 >>
书画美术类 >>
文史类 >>
宗教类 >>
考古类 >>
当前栏目 | 首页 > 文史类 时间 | 销量 | 价格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全5册)pdf 电子版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
价      格:¥ 19.80
30天售出:0
产品编号 产品ID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C00884 545MB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支付完成请不要刷新网页
商品详情

 

注意:商品是PDF格式电子版,仅供阅读参考,不是纸质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复制密码后点下载即可!最好是先保存到网盘,再从网盘里下载。。(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如有其它指定的电子版查找需要,详情请QQ或微信联系客服。

编辑推荐】: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激活千年涉外史料,铺垫周边外交基石。
       中国官方为周边国家书写史传,持续千余年而未曾间断,涉及的国家或民族近百,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体例之完备、内涵之丰赡,堪称世界文明史上一大奇迹。这座史料宝库,至今仍具有如下重大价值:
     (1)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弥足珍贵的文字实录,填补了许多国家早期文明的“成文史”空白,充分显示中国作为地区乃至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与国际贡献。
     (2)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历代政府与周边国家开展多元外交的智慧、经验与教训,足堪为建构面向未来之新型国际关系之镜鉴。
     (3)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圈之源头与中心,千余年来有效促进了周边国家的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向西开辟的“丝绸之路”、向东拓展的“书籍之路”,乃“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典范。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是浙江工商大学王勇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在历时13年锲而不舍的研究积累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汇编而成,其系统性当属国内首创,其权威性也大可期待。

【目录】:

汉魏两晋南北朝卷 
 
凡例
總序
《後漢書·東夷傳·倭》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後漢書·東夷傳序》釋讀
  汉朝鮮四郡
  “漢委奴國王”金印
  關於倭國的兩次朝貢
  倭面土國
  “斷髮”與“被髮”
  卑彌呼的“鬼道”
  倭人字磚
  東鯷人與倭人
  徐福傳説與日本
  江南的徐福遺迹
《三國志·魏書·東夷傳·倭人》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對海國”與“對馬國”
  濱·滨·浜
  鰒·鮑·蚫
  古代東海沿岸的食蛤習俗
  “伊都國”小議
  “邪馬壹國”小議
  “卑彌呼”之稱謂
  《廣志》佚文
  “東治”與“東冶”
  “詣”字小考
  “中國”小考
  “侏儒國”資料彙編
  三角緣神獸鏡
  王頎事迹摭拾
  箸墓傳説
  《日本書紀》所引《魏志·倭人傳》遺文
  邪馬臺國的“大和説”與“九州説”
《晋書·東夷傳·倭人》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倭人自謂太伯之後
  古代日本人名與“卑彌呼”
《宋書·蠻夷傳·倭國》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高麗”小考
  “司馬”小考
  “曹達”的出身
  倭王武上表文與百濟王餘慶上表文的原文典據
  好太王碑簡介及其釋文
  集安麻線高句麗碑的新發現及其釋文
  倭五王與“日本天皇”
《南齊書·東南夷傳·倭國》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建元元年的倭王武獲賜爵位
《梁書·諸夷傳·倭》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梁職貢圖》的倭使
  《梁職貢圖》的佚文
《南史·夷貊傳·倭國》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倭洧(隋)”小考
《北史·倭國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多利思比孤”小考
  “利歌彌多弗利”小考
  隋煬帝墓的發現與墓誌銘文
  隋煬帝“覽之不悦”的原因探析
  鴻臚卿小考
  赴日隋使遍光高
  隋代倭國使的來朝與朝謁地
  佛教與文字
徵引文獻與參考文獻
後記
 
隋唐卷 
 
凡例
總序
《隋書·俀國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遣隋使的次數
開皇二十年的遣隋使
《冠位十二階》與道教思想
佛教東傳日本
“菩薩天子”小考
來華學生高向漢人玄理的出自
《丈六光銘》解讀
“秦王國”小考
《舊唐書·倭國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純色裙”與“長腰襦”
日本遣唐使簡介
高表仁及其家族
高表仁赴日資料彙編
《舊唐書·日本國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日本”國號小考
《井真成墓誌》與唐國子監
粟田真人資料彙編
“進德冠”小考
日本遣唐使之目的
入唐僧空海傳略
《新唐書·日本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天皇”稱號的起源
崇神: 從“王”到“大王”
大和時代的外來移民
蝦蛦資料彙編
徵引文獻與參考文獻
後記
宋元卷 
 
凡例
總序
 
《宋史·日本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奝然進獻《職員令》《王年代紀》及《奝然表啓》的意义
  《王年代紀》神名考
  日本六十四世天皇一览
  日本的五畿七道
  宋元文獻中有關宋太宗感歎日本世祚遐久的記載
  來宋日僧與宋日典籍交流
  “奝然獻書”與“宋太宗賜書”
  奝然入宋前後活動編年
  寂照入宋相關活動編年
  宋代中日僧人往來年表
  宋商在日活動編年
《元史·日本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參考主要日韓史料解題
  元朝遣使日本一覽表
  蒙元遣使日本相關文書彙編
  趙良弼首次出使日本經歷
  趙良弼與南浦紹明
  元朝次東征日本始末
  《高麗史》所載元朝首次東征相關史料編年
  日藏元使詩三首
  持金易銅錢
  “征東行省”與“日本行省”
  “八月一日”還是“閏七月一日”?
  第二次東征經過
  《高麗史》所載元朝第二次東征相關史料編年
  日本現存元軍東征相關史迹與文物
  王積翁出使日本經過
  至元二十二年再征日本之準備
  一山一寧出使日本始末
  宋元時期東渡日本的中國禪僧
  元代中日僧人往來年表
附録  《新元史·日本傳》
徵引文獻與參考文獻
後記
 
明代卷 
 
凡例
總序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朱元璋與日本
  楊載使琉:“歸道順訪”還是“銜命宣諭”
  “奉表”與“奉正朔”
  明使被“拘之二年”之真相
  洪武七年入明的日本人
  足利義滿的中國情結
  《良懷上言書》
  到過平陽的古代日本人
  胡惟庸通日謀逆與中日關係
  關於建文朝對日交流的幾個問題
  永樂朝征倭論考
  足利義持與明斷交的理由
  永樂年間被倭寇擄走的若干中國人考
  中日琉三國史料中的“琉球”
  明代的日本舶來品
  王直與鐵炮傳入日本
  戰争前夜豐臣秀吉與琉球、吕宋、暹羅、佛郎機之間的外交文書
徵引文獻與參考文獻
後記
 
清代卷 
 
凡例
總序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清史稿·邦交志·日本》疑誤一覽
  陳能怡擬稿《邦交志·日本》
  《清史稿·邦交志·日本》與《日本國志·鄰交志》
  中日締結《修好條規》時的禮物往還
  清人對日本稱呼之變遷
  李鴻章屢陳日本“永爲中土之患”
  李鴻章屢論遣使日本
  矢野文雄與劃福建爲日本勢力範圍之交涉
  光緒帝與伊藤博文之問答
  清朝駐日本使臣年表
  清代日本駐華公使年表
 
附録  清代中日相關條約
  一、 中日修好條規
  二、 中日通商章程
  三、 中日北京專條
  四、 中日天津會議專條
  五、 威海降約
  六、 中日馬關新約
  七、 中日遼南條約
  八、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
  九、 辛丑各國和約
  十、 中日通商行船續約
  十一、 樸茨茅斯條約
  十二、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附約
  十三、 新奉吉長鐵路協約
  十四、 煙台關東水線辦法合同
  十五、 吉長鐵路借款細目合同
  十六、 新奉鐵路借款細目合同
  十七、 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
  十八、 東三省交涉五案條款
  十九、 日俄協定及日俄密約
次日俄協定
次日俄密約
第二次日俄協定
第二次日俄密約
 
徵引文獻與參考文獻
後記

QQ截图20230803185218.jpg

QQ截图20230803185234.jpg

QQ截图20230803185250.jpg

QQ截图20230803185305.jpg

QQ截图20230803185324.jpg

QQ截图20230803185338.jpg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有教育机构,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